智能合约
- Barry
- 2018年6月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本文是想分享一下在以太平台上使用智能合约的体会。第一次听到智能合约,是Vitalik Buterin 来香港路演以太坊的时候,那应是2015年吧,当时手上只是有点BTC。另外也有留意其他的“二代币”,印象中也持有过NXT和BitShare。老实说我真的不明白当时V神说什么,在懵懵懂懂中也买了一些ETH。
ETH后来一直涨价,但如果放在钱包不用是没有意思的。这里的“用”不是把ETH换成美元,再换成物质的享受。是使用ETH的真正功能,推动智能合约。第一次使用ETH,是ETHERDELTA, 是意义上第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,我对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抱有希望的,在ETHERDELTA这项目也投入了。只是觉得太慢,但这关乎ETH区块的更新速度。
第二个ETH的应用,就是DAI稳定币。DAI之前已写过几篇,不赘。我想说的是与DAI互动的体验。
不象USDT,DAI不是凭空爆出来的,这对USDT是有点刻薄,但未有审计报告前,USDT背后的资产值是值得怀疑的。DAI的设置,是必须把资产注入作为抵押品,才能产出DAI,因此DAI的价值是靠谱的。
上周我使用了部分ETH,注入了MKR DAO,用以产生DAI。我在周五注入了100 ETH,我提出了30,000 DAI。各位可能觉得奇怪100 ETH,按600 元一个算,起码值60,000.提30,000会不会太小?不错这是MKR DAO的机制,放等值100元的抵押品,只能拿出66.66%的DAI,即66.66 元。其余的33.33是用作缓冲抵押品价格的波幅。
拿出30,000元后,我全换成了ETH,再贷出ETH赚利息。你可能说,假如我不做DAI转换,我可以贷出全部60,000元的资产,收获不是更大吗?不是,因为还要考虑AIR DROP(空降)的因素。把ETH贷出,AIR DROP的收益就归借款人。作为贷款人的我就白白损失了。但通过DAI,我依然是ETH的拥有人,60,000部分的AIRDROP也是归我,也同时能赚30,000部分的利息。简直是“无得输”。
其实这个就是外汇交易的Carry Trade. 其实如果一切顺风顺水,持有这个Carry Trade 是立不败之地。可是如果抵押品降价,我就会被逼“拆仓”。在智能合约的世界,仓位被强平是要付代价的,惩罚率至少是16%。刚好上周末我不在香港,如被逼“拆仓”遭受损失就不好了,所以我就临时注入更多资产,保住仓位。
记住,以上的操作,是全自动化。这正是DAO的意思,Decentralized Automated Organization。 因此,DAO取代金融机构,是指日可待的事,只看你愿意面对否。